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赏析: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
陶渊明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欣。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门津。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题解】
“癸卯岁” 即晋安帝元兴二年(公元403年),是年陶渊明正丁母忧居丧在家,躬耕于南亩。“怀古田舍”已经在田舍中怀古。但这种“怀古”跟一般的怀古诗不一样,也可以说它不是纯粹的怀古。诗人由田野美景和亲身耕耘的喜悦,联想起古代“耦而耕”的隐士荷蓧老人和长沮、桀溺,以及他们与孔子之间发生的故事,对照眼前的生活,他觉得自己对那些古代隐士有了新的理解。这首诗题为怀古,实则是诗人处抒其志。诗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陶渊明是将他的生活寄托在田之中的,更深一层说,他是将精神寄托在对远古的怀想之中,以古代那些志行高洁的隐士、贫士为楷模,用他们的精神来进行处我鼓励,这使他能够坚持“固穷守节”的生活,不改变“隐居求志”的初衷。陶渊明的生活,正是田园境界与怀古情调的结合。
【句解】
先师有遗训,忧道不忧贫
先师指孔子,他曾说:“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按照孔子这句古训,作为一个士人(知识分子),应该以追求“道”(真理)为终极目标,一个士人不应该为贫穷而担忧,他真正经担忧的是难以追求和实践“道”的要求。
瞻望邈难逮,转欲志长勤
陶渊明一直有弘扬儒道、救治斯世的理想,认为儒家礼乐不失为挽救世运的一咱输入法。然而他所追求的人生真理与也道并不完全一致,他甚至有意识的将自己探索的人生道路与儒家思想加以对照。这两句从表面看,是说孔子的遗训可记而不可及,理想、精神难以企及,然而,细味陶渊明诗意,其实正是以一种自自谦而又自负的的口吻,对“忧道不忧贫”这种迂阔而不切实际的说法提出含蓄批评。
孔子说君子应该谋道而不谋食,要免于挨饿,不应该去耕田,而应该去求学;学生樊迟请教种粮食、蔬菜的事情,孔子批评他是没有远大追求的“小人”、“细民”.陶渊明则认为衣食諔在辛勤耕稼之中,所以他说自己要转而立志于长期从事农耕活动,这不等于宣称自己要走孔子瞧不起的“小人”樊迟的道路吗?“邈”,远;“逮”,达到。
秉耒欢时务,解颜劝农人
诗人怀着欢悦的心情拿起家具亲自从事农耕,带着和蔼亲切的笑脸劝勉邻居的农民们,让大家都喜欢这农耕生活,别把耕种看成一种辛苦可厌的工作。“秉”,持;“耒”,犁柄,泛指农具;“时务”,按节令进行的农活。“解颜”,开颜,开口而笑。
虽然隐居了,却还忘“劝农”(陶渊明还写过《劝农》诗),说明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儒家“兼济”的精神,没有忘记自己作为一个士人的社会职责,即努力用自己的知识和社会地位来影响周围人群,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生活观念。这也是古代一些隐居不仕的高士们所追求的生活。陶渊明受到这些高士的影响,所以在隐居时十分注意与周围农人的关系,与他们平等相处,并用自己的思想去影响他们。
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
平旷的田野上,处远处吹来阵阵微风,泛起粼粼绿浪,长势良好的秧苗,欣欣然露出无限新的生机。“平畴”,平坦的田野。“怀新”,孕育着新的、的生机。
一个“交”字,传神地写出了风吹过广阔的田野、秧苗欣欣向荣的生意。陶渊明《停云》诗说“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也是描写这种景象的佳句。“良苗亦怀新”是一种拟人手法,写良苗之怀新,正是写诗人看到自己劳动成果时的喜悦。这是乐于归耕的田园诗人才能感受到的生命消息、才能发现的美学形态,一经感受与发现,便成为自然浑成的千古妙句。对这两句诗,苏东坡最为欣赏:“非古之耦耕植杖者,不能道此语;非世之老农,不能识此语之妙。”
虽未量岁功,即事多所欢
虽然还未能估量出今年作物收成好坏,眼下的情景就够令人高兴了。“量”,计算;“岁功”,一年的收成。
这两句诗质朴而真实地反映了陶渊明的一种生活观,在他这里,劳作本身就是一咱美的生活。清人曾国藩所谓“但问耕耘,不问收获”,也是这样一种生活观念,但比起“即事多所欢”的态度,多少还是有些勉强。如果人们在做各种工作时,都能抱着“即事多所欢”的态度,那就能使自己超越功利之上。
耕种有时息,行者无问津
耕种的过程中有时也休息,即没见有人像子路一样来问路。这一句用的是《论语》中故事:“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过之,使子路问津焉。”诗人自比古代隐士长沮、桀溺,说在耕作休息时没有像孔子那样“忧道不忧贫”
的人来问路,言外之意,当今已没有这咱种人了,奔走于要津的,俱是追逐利禄之徒。这淡淡的语句中飘出一声若有若无的轻叹。它同时也透露出,对于世道的兴衰,对于孔子、子路一类的人物,诗人从心底里还存有某种希冀。“问津”,问路。
日入相与归,壶浆劳近邻
太阳落山了,大家一起相伴回家,再温上一壶酒,好好地招待邻居。这两句令人想起相传是尧时的歌谣《击壤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洋溢着田园生活特有的古朴真淳的情味。
长吟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酒喝好了,客人也送走了,长吟着歌诗掩起柴门,我就暂且安心地做个田野间的农夫吧。一个“聊”字耐人寻味。作为一个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士人,虽然隐居了,但并不能全然忘情,不以完全放弃济世弘道的理想,所以说“聊为”.
【评解】
这首诗从孔子遗训“忧道不忧贫”之不易实践叙起,夹叙田间劳动的欢娱,联想到古代隐士长沮、桀溺的操行,而深感忧道之人的难得。或说理,或叙事,或写景,或抒情,看似散杂,不见首尾,其实散而有骨,理、事、景、情交融汇合,最后道出主旨:“聊为陇亩民。”此诗语言朴素之至,初读甚至觉得有些枯淡,但细细寻味,就会发现基中有生动的场景、活泼的思想、浓郁的情趣。苏轼说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不加雕饰却又胜于雕饰,这是一种艺术的辩证法。这中间其实经过了诗人艰苦的艺术劳动,那是一个弃绝雕饰、返朴归真的艺术追求过程,没有一番苦功是无法达到这种艺术创造境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