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提咒常识网

孔子的财富观

发布时间:2022-11-04 09:09:01作者:准提咒常识网
孔子的财富观 我手边有一本《四书五经》,把《大学》、《中庸》、《论语》等等经典全部囊括在其中,没事的时候翻着看一看,我对这些经典没有很深的研究,因此,站在一个门外汉的角度,试图把孔子在《大学》、《中庸》、《论语》中阐述的财富观梳理一遍,不求考究,但求自娱自乐。

孔子关于财富的第一个观点是小富由勤、大富由命。孔子五十而知天命,同时在《论语—颜渊篇第十二》中亦记载子夏曾听闻夫子言:“死生由命,富贵在天”。天命是无常的,《诗》曰:“惟天之命,於穆不已。”(《中庸》)“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 (《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康诰》曰:惟命不于常。道善则得之,不善则失之。”(《大学》)因此,是否富贵的根本在于自身是否保有良好的善道。

“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论语—里仁篇第四》)君子关注的是道德与法度,而小人关注的是田土与恩惠钱财。“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论语—宪问篇第十四》)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篇第十六》)君子憎恶那种自己明明想要但是自己不说想要而另外找个借口去得到的做法。想要,就光明正大地去追求,何必遮掩呢?

“放于利而行,多怨。”(《论语—里仁篇第四》)什么都只以自己是否得利为标准行事,则会招致怨恨。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论语—宪问篇第十四》)处贫穷之中,就怨天尤人;处富贵之中,则骄奢淫逸,这是人的通病。

孔子关于财富的第二个观点是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君子只担心得不到真理而不担心得不到食物和摆脱不了贫穷。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论语—里仁篇第四》)富贵与尊崇,这是人人都渴望得到的,但是如果试图用不正当的方法去得到它,这种得到是不长久的。贫穷与低贱,这是人人所厌恶的,但是如果试图用不正当的方法去解决它,也不能真正彻底地解决掉。



什么是不正当的生财方法?“不仁者以身发财”(《大学》),通过自己的身家性命和道德根本去聚敛财富,通过“去仁”的方式,通过“卖身”违仁的方式,具体点可能是在一顿饭的时间里,也可能是仓促匆忙之间,或者是颠沛流离之时。因为正当的生财方法不是这样的,“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篇第四》)

什么是正当的生财之道?“敬其事而后其食”(《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通过修养本性,认真考虑和对待自己的事业,尽职尽责,而后获得俸禄。正当的生财之道,必须讲究德行的修养,必须修身养性,必须有强烈的自我责任感。“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中庸》)

故此,“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一个人应该追求真理而不是衣食,如果只看中眼前,那就种田得了,会有挨饿的日子到来;如果专心学习和修养,目光长远一些,则俸禄自在其中。

孔子关于财富的第三个观点则认为,“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篇第十四》)。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对待财富应有不同的态度,这是孔子在多个场合反复强调的。具体来说,如果外界环境是一个很良好公正的环境,自己还很贫穷和低贱,则是自我无能的表现;如果外界环境是乌黑一片,自己却很富贵,则也是很可耻的。“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篇第八》)“邦有道,谷;邦无道,谷,耻也。”(《论语—宪问篇第十四》)他对颜回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论语—述而篇第七》)。“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论语—卫灵公篇第十五》)

如果在一个良好公正的环境下,不论做什么职业,只要是正当生财能够达到富贵境地的,都是很好的途径,否则,还是做自己最喜欢的行当好了。“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论语—述而篇第七》)

如果大环境不好,那么守住自我的本性,过简单快乐的日子也已足够。“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篇第七》)“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篇第八》)坚守自己的操守,积习学习进取,这才是最重要的。

孔子关于财富的第四个观点是,“仁者以财发身”(《大学》)。财富是用来进一步修养身心、润化德性的,以求获得更高的境界,而不是用来挥霍浪费、肆意妄为的。“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大学》)

因此,财富的使用与其看起来简陋朴素,不可看起来骄奢。“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宁固。”(《论语—述而篇第七》)

财富不是拿来给自己的脸面装金的。如果自己没有什么财富,却打肿脸做胖子和别人去攀比,那样终究是不能长久的。风光一时,后悔一世。“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论语—述而篇第七》)

如果当初是歪门邪道而获得的财富,当初不是通过自己的德行而获得的财富,是“以身发财”,则必定不珍惜,肆意挥霍,最终也乱七八糟的散开去。“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大学》)这是和生财之道联系在一起的。

最终的总结是“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篇第四》)欲求富贵,必须修养自身本性,关键在自我。孔子在《大学》中亦明确阐述:“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从天子到平民,都要把提高自身品德作为根本,这一根本败坏了,却要治理枝末,那是不可能的;好比你尊重别人,别人却蔑视你,你轻蔑别人,那人却尊重你,这是不可能的。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

  • 准提咒全文

  • 准提咒注音

  • 准提咒解释

版权所有:准提咒常识网